出現“三多一少”(多尿、多飲、多食以及體重下降)的癥狀時,要格外留意血糖問題。
有糖尿病家族史、超重與肥胖、缺乏體力活動、高血壓、高血脂等都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。
對于一般人群,合理膳食、控制體重、適量運動、限鹽、戒煙限酒、平衡心理狀態(tài)有助于預防糖尿病。
據新華社電
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個聯合國糖尿病日,今年的活動主題是“糖尿病與幸福感”。記者走訪多家醫(yī)院,就公眾關心的問題進行了采訪。
趨勢:患者數量呈上升趨勢
國際糖尿病聯盟數據顯示,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數量約為3550萬。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(xù)加深,老年糖尿病患者數量仍呈上升趨勢。
據介紹,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(huán)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代謝性疾病,高血糖是其主要特征。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礎是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,或伴有胰島素作用缺陷。
“臨床上2型糖尿病最多見,一般見于40歲以上人群,但近些年,門診接診的年輕糖尿病患者比例越來越高?!笔仪f市人民醫(yī)院(范西路院區(qū))內分泌一科主任安艷榮表示。安艷榮提醒,當自己或家人出現“三多一少”(多尿、多飲、多食以及體重下降)的癥狀時,要格外留意血糖問題;如果出現反復性泌尿感染、傷口不愈合等,要注意是否患上了糖尿病。北京協和醫(yī)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(yī)師平凡提示,有糖尿病家族史、超重與肥胖、缺乏體力活動、高血壓、高血脂等都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。
預防:堅持健康生活方式
糖尿病如何預防?平凡建議,對于一般人群,合理膳食、控制體重、適量運動、限鹽、戒煙限酒、平衡心理狀態(tài)有助于預防糖尿病。對于糖尿病高風險人群,可根據自身情況,控制超重肥胖及熱量攝入,加強體力活動,同時做好早期篩查。
國家衛(wèi)生健康委醫(yī)療應急司有關負責人提示,提倡公眾從40歲開始每年檢測1次空腹血糖,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半年檢測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時血糖,當空腹血糖≥6.1mmol/L或餐后2小時血糖≥7.8mmol/L時,應到醫(yī)療機構進行糖代謝評估。
治療:規(guī)范治療延緩病程進展
今年的聯合國糖尿病日活動主題,倡導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作為糖尿病健康服務的核心,促進患者享有健康生活。
專家建議,糖尿病患者要及時正確掌握糖尿病及其并發(fā)癥相關知識和自我管理技能,科學控糖、關注肥胖和高血糖,定期篩查,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。數據顯示,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壓和血脂異常的比例高達79%。制定臨床診療方案時,應進行充分評估,爭取安全有效地控制多項代謝異常所致損害,延緩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程進展,全面改善其生活質量。
研究顯示,氣候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會產生一定影響,患者在冬季容易出現血糖和其他代謝指標不達標現象。患者可及時根據自身情況和醫(yī)生建議調整冬季治療方案和日常護理。
專家建議,糖尿病患者可以通過調整生活方式來控制血糖。雖然冬季需要增加熱量攝入,但糖尿病患者仍需控制飲食,并保持營養(yǎng)均衡的飲食習慣,多攝入蔬菜和水果。此外,規(guī)律鍛煉也十分重要。
(編輯: 吳嘉祺)